行業巨頭加碼,合成生物持續帶飛美妝護膚
近期,上海灣區合成生物學產業創新論壇暨合成生物學產業價值金榜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該金榜共上榜50家企業,通過對合成生物學入圍企業在產品、商業化、團隊、競爭及投融資等方面的表現等綜合評估得出,具有高行業認可度和權威性,引發行業內外矚目。
其中,作為合成生物科技創新驅動的生物科技和生物材料全產業鏈平臺公司,華熙生物位列金榜第三。自2018年全面進軍功能性護膚品領域,華熙生物就一直處于國貨品牌頭部梯隊,是推動合成生物落地應用的領軍企業之一。隨著合成生物在美妝領域的應用升溫,其距離真正的美妝商業化“爆發”還有多遠?
合成生物加速原料成分的崛起和應用
值得關注的是,在入圍合成生物學產業價值金榜的Top5企業中,華熙生物、巨子生物、錦波生物等三家企業都涉足了護膚品領域。近年來,國外知名品牌如歐萊雅、寶潔也相繼布局合成生物??梢?,合成生物已經成為美妝護膚行業發展的新引擎,尤其加速推動了美妝成分的崛起和應用。
一方面,合成生物技術助力原料獲得方式的創新,并且綠色可持續。眾所周知,角鯊烷具有良好的親膚性、滲透性,以及輔助修復敏感肌的能力,在護膚品中應用廣泛。然而,該原料傳統來源是藍鯨和鯊魚,十分珍貴具有稀缺性,但大規模捕殺藍鯨和鯊魚會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巨大破壞,歐盟已經禁止使用動物來源的角鯊烷作為化妝品原料。
合成生物技術則為角鯊烷的獲取提供了新路徑,降低生產成本并且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據悉,通過將釀酒酵母改造成生產角鯊烯的高效的細胞工廠,人們無需捕殺藍鯨和鯊魚即可獲得角鯊烷,并且降低了該原料的生產成本,能夠讓這種優質的成分用于化妝品中。
另一方面,合成生物能夠促進原料提取降本增效,且低碳減排。據公開資料顯示,通過合成生物技術,華熙生物透明質酸實驗室發酵產率已經達到73g/L, 是現在16-17g/L產率的4.5倍,生產成本也降低了3/4,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而且更加低碳、環保。
圖:華熙生物位于北京的合成生物科學館
而麥角硫因憑其“殿堂級”抗衰力一直備受推崇,但其自然界來源較罕見,化學合成麥角硫因復雜又昂貴,如今其也成為了合成生物的“寵兒”。據了解,合成生物技術不僅降低了獲取麥角硫因的成本,也提高了麥角硫因的產量。華熙生物方面表示,通過合成生物技術,2023年上半年發布原料新品Bioyouth™-EGT Pure高純度麥角硫因,該款原料新品的純度達99%,采用一步法生物合成,具有高純度、高穩定的特點。這也進一步推動了麥角硫因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此外,在合成生物原料大軍中,如燕窩酸、依克多因、重組膠原蛋白、唾液酸乳糖等成分也正嶄露頭角。
綜合來看,美妝原料的動植物提取普遍存在周期長、產品質量不穩定,甚至是污染環境等局限,通過合成生物技術改變傳統原料獲取方式,則讓眾多美妝個護成分突破產能限制,并以更綠色高效的方式制備,極大拓展了護膚品原料范圍,打破了終端護膚產品的功效和應用天花板。
圖:華熙生物的研發人員
“產業化+商業化”推動合成生物落地
基于合成生物在化妝品“成分”創新上的潛力,疊加綠色生產優勢,合成生物已然成為美妝領域的競爭焦點,以及企業布局新技術的潮涌方向。對于國內公司而言,在新技術、新原料研發上的主導權更是爭奪市場話語權的關鍵,也能夠在與國際大牌同臺競爭時增加砝碼。
縱觀化妝品國際大牌,其占領全球市場的路線必有一條是以技術打底,以創新原料成分抗起全球市場大旗。最為知名的莫過于雅詩蘭黛黑科技“小棕瓶”,40年來歷經7次迭代升級,在全球范圍內享有36項專利,其核心專利夜修護成分為律波肽,是修護科技的典型代表之一。而國際巨頭也動作頻頻,如歐萊雅以2.4億入局合成生物,推動以合成生物學技術創造下一代高性能活性成分。
種種挑戰表明,踏實做研發、做產品,以“真技術”傍身才是實力出圈的有效手段,特別是對創新前沿技術的應用。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隨著國內護膚品牌愈發重視研發投入和原料掌控,合成生物技術成為行業頭部公司研發競爭的領域。在合成生物產業價值金榜的前五名企業中,涉足護膚品領域的華熙生物能夠脫穎而出也印證了這一點。
注:以上數據來自各家企業2020-2022年度業績報告
據財報披露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華熙生物研發分別為1.41億元、2.84億元、3.88億元,分別占當年營收比重的5.36%、5.75%、6.10%,研發費用逐年遞增。而2022年研發人才數量已達800多人,為合成生物發展提供全方位技術和智力支持。據悉,華熙生物自2018年布局合成生物,經過建設發展,如今已經搭建完成合成生物學所需要的平臺-人才-技術-轉化的所有環節建設,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合成生物全產業鏈企業。
國際市場上,麥肯錫展望2025年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制造的經濟價值將達到1000億美元,未來全球60%的物質生產可通過生物制造方式實現。雖然合成生物學前景廣闊,但是其規?;a和商業化落地一直是難題。據悉,合成生物產業的開山鼻祖Amyris正嘗試從toB研發平臺向toC消費產品轉型,推動合成生物實現商業化落地,公司計劃到2030年為2萬種個護產品提供清潔環保的合成生物原料,致力于未來可持續發展。
圖:華熙生物天津工廠
而華熙生物之所以排名合成生物學產業價值金榜前列,與其產業化、商業化能力也呈正相關。信息顯示,華熙生物成立了北京合成生物學國際創新研發中心,能夠快速完成從“DNA合成、蛋白質設計、細胞工廠創制、到生物活性物質開發、中試及產業轉化、市場轉化”等合成生物全產業鏈環節,并且擁有全球最大的中試轉化平臺,可以快速推動合成生物技術實現產業轉化。在終端商業化產品上,已經將合成生物技術開發生產的原料轉化成立消費者手中的終端產品,例如其合成生物原料產品“麥角硫因”已經應用于旗下品牌“米蓓爾”的抗衰產品升級中,引領推動了合成生物技術惠及廣大消費者。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化妝品零售總額為2071億元,同比增長9.46%。今年1-8 月化妝品零售總額為2639億元,同比增長7.5%。隨著國產品牌與國際品牌的差距逐漸縮小,國內頭部企業建立一定的品牌壁壘、研發壁壘,在消費基本面漲勢推動下,國內合成生物在美妝領域的商業化“爆發”更加值得期待。
中國化妝品網-有魅力-的美妝網站,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侵犯版權請來信告知E-mail:1308654573@qq.com,我們將立即處理。